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我国特钢行业正常运行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为我国特钢企业抢抓时间、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创造了一些机会。”4月15日,在中国金属学会举办的“中国冶金材料大讲坛” 视频公益讲座第二期——材料专题报告会上,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副秘书长、中信特钢首席营销师刘建军这样表示。

在报告中,刘建军详细分析了国内疫情和境外疫情对我国特钢行业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指出,经过对疫情暴露的短板和漏洞的反思,以及对疫情防控成功经验的总结,加之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特钢行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

在专题报告会后,刘建军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特钢行业有着自身复杂的工业体系,不同的特钢产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装备、不同的生产技术工艺,更有不同的细分应用领域。他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目前要求产业链从低端走向高端。正因为如此,此次疫情给特钢行业提供了一个行业整顿实现优胜劣汰的机遇。特钢行业一方面要抓住机遇,淘汰落后小企业,同时还需要国家从政策上引导限制普转优,保持特钢行业供应能力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快特钢企业联合重组,抱团取暖。

疫情给特钢行业运行带来严峻考验

“此次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制造业影响巨大,特钢行业也不例外。”刘建军表示,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最新统计的主要特钢企业数据,1月~2月份,特钢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行:优特钢粗钢产量为1355.2万吨,同比下降0.1%;价格指数为122.5点,同比下降5.2%;利润为23.7亿元,同比下降31.6%。与此同时,产成品库存为413.4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7.2%。刘建军特别指出,疫情导致特钢产品市场需求不足,而疫情期间特钢企业未减少产量,两因素叠加导致库存压力骤升,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全球性疫情导致出口难度加大,企业承受多重影响。总的来看,此次疫情对特钢行业影响巨大,特钢需求,尤其是高端特钢需求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结合我国经济基本面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特钢消费市场,经济韧性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政策相继出台,再结合今年总需求没有减少,一旦‘开闸放水’,我相信特钢消费会很快恢复。”刘建军强调,在近期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政策中,加快“新基建”投入、促进汽车消费、发展国防军工等,都需要特钢产品的支撑。

同时,境外疫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特钢市场需求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来自外贸。受全球疫情扩散影响,全球经济下滑,需求的恢复取决于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刘建军指出,从直接出口来看,疫情期间我国特钢出口量大幅度下降,受影响较大的特钢企业不多,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企业。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调研结果,预计全年下降幅度在50%左右。从间接出口来看,我国特钢需求涉及到的外贸加工制造企业面广,由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受到疫情影响,相关企业停产限产,将导致我国特钢间接出口量大幅下降,预计对特钢行业产生的冲击将远远高于2008年和2015年。

总的来看,此次疫情对国内需求短期影响较大,全年将呈小幅下降态势;对出口方面同样也是短期影响较大,预计对间接出口影响更为严重。“若不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因素叠加,将对我国特钢市场产生极大冲击,今年特钢行业运行将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刘建军特别强调。

“不过,经过这次疫情的洗礼,特钢行业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分化,如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刘建军指出,短期内,由于出口目标市场不同,且各国疫情严重程度不同,不同特钢企业受影响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真正避险还是要靠自己。灾害来临,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积极应对,最大限度发挥潜能。”刘建军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下,特钢企业应加强自律、主动减产、降低库存、降本增效,最主要的是做好自己最擅长和最拿手的工作。一方面,国内特钢企业可以把握时间,促进以产顶进,扩大全球特钢市场份额,涉足暂未涉及到的全球高档产品市场领域。另一方面,特钢企业可从我国疫情防控经验中得到启示,反思长期以来生产经营中的得失。刘建军介绍了中国特钢企业协会调研所了解到的各特钢企业反思经验:

一是处事要果断,问题要早发现,措施要早实施。

二是理论要结合实践,注重培养有实战经验的专家。

三是这次疫情引发生产变革,启示特钢企业生产效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我国特钢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历史证明,我国钢铁行业包括特钢行业的需求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刘建军指出,钢铁五年规划的演变历程,体现了由数量向质量发展的转变,如《“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需求,扩大高品质特钢等规模化应用范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特钢行业迈入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特钢行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特钢市场将迎来新变化。刘建军介绍,新变化包括三方面:

一是要加速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特钢产品研发能力与质量将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二是战略性支柱行业发展孕育高端特钢新需求,高端特钢用量将进一步增加,如高端轴承钢、高端紧固件用钢、高端汽车用钢等;

三是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钢铁新材料将替代传统钢铁材料,并引发传统钢铁材料与强度高、重量轻的非钢材料的竞争。

“特钢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对钢材质量、性能、品种的需求大于对钢材数量的需求。也就是说,主导、引导未来市场的是特钢的质量、性能和品种,具体需求涉及质量稳定性、品种多样性、性能特殊性、专用关键性、民用广泛性等。”刘建军特别指出,我国特钢比将随着钢铁需求总量的下降而有所上升,但特钢总量不会大幅增长,并且高端特钢产品产量会相对增长。比如,现在大热的“新基建”,虽然不会直接拉动钢铁行业产能的提升,但对特钢行业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品种结构提出了新要求。此外,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传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均对所需特钢产品性能、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针对下游行业用钢的新要求,刘建军表示,要用创新思维把握和适应特钢发展机遇及市场需求新特点。

一是需要创造条件制订适应我国行业发展的高端特钢标准。

二是加快并做好兼并重组,由数量叠加转向重点考虑特钢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三是大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行业应用,形成良性循环。如引导企业加大在质量提升、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方面科技创新的投入,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等。

最后,刘建军指出,中国经济具备战胜风险和挑战的良好条件。尤其是经过此次疫情,更增强了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特钢企业也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关注逆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特钢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